惠州学院
院校概况 > 历史沿革

    惠州学院已经走过将近90年的历程,她的前身源于1921年10月创办的广州市立师范学校。时值广州设市,原有师范毕业生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,广州市教育局遂决心筹办。1933年7月,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改组为勷勤大学师范学院,师范学院创办后,原广州市立师范各班仍继续办理,改称师范学院附属中学。抗日战争时期,附中迁出广州,颠沛流离,数度迁徙。1933年至1946年期间,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不断发展变迁,迭经多次更名,名称变化为:勷勤大学教育学院附中、省立勷勤大学附中、省立教育学院附中、省立文理学院附中、省立粤秀中学。
      1946年春,省立粤秀中学从连县迁来“丰湖书院”,不久改名为“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”,复建丰湖书院各建筑物。解放后,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和爱护师范学校,逐步修复“丰湖书院”的旧建筑物,使书院披上时代的新装,成为广东省的重点师范学校,对惠阳地区的文教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。1949年10月学校由“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”改为“广东惠州师范学校”;1959年4月改为“惠阳师范学校”;1965年9月,学校迁至惠东县平山农场;1970年5月与原“广东耕读师范学院”合并,从惠东县搬至博罗县显岗水库,改为“惠阳地区师范学校”;1976年回迁惠州市西湖丰湖书院;1977年开始招收大专班学生;1978年12月,经国务院批准,在“惠阳地区师范学校”的基础上升格并更名为“惠阳师范专科学校”。
      1986年6月惠阳师专与“惠州教育学院”(1963年成立,原称惠阳地区教师进修学校;1966年停办,1978年10月复办;1980年11月改称为惠阳地区教师进修学院;1982年2月,国务院备案;1983年4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惠州教育学院)联合办学;1989年4月与“西北纺织学院惠州分院”联合办学,学校的办学规模、办学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。
      1992年7月,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,在三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,筹办“惠州大学”,并在惠州市区河南岸马庄征地150万平方米用作新校区建设用地;1993年9月,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,正式成立“惠州大学”;2000年3月,经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投票通过,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,更名为“惠州学院”。
      学校拥有丰湖、金山湖两个校区。丰湖校区座落于惠州西湖丰湖半岛的丰湖书院,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淳祐四年(公元1244年),惠州太守赵汝驭在银冈岭创建“聚贤堂”,又称为“十二先生祠”,以纪念唐、宋以来对惠州经济文化最有贡献的先哲名儒“十二先生”(陈偁、苏轼、唐庚、陈荛佐、陈鹏飞、古成之、张宋卿、留正、许申、苏过、陈瓘、陈奂),并作为讲学授道的场所。宝祐二年(公元1254年),惠州太守刘克刚进一步把“聚贤堂”改为书院,并以惠州西湖命名称“丰湖书院”,为当时广东四大著名书院之一,它代表了惠州书院的最高水平,一直是惠州的最高学府和惠州西湖的名胜古迹,清代名士宋湘的名联“人文古邹鲁,山水小蓬瀛”是书院最好的写照。700余年沧桑岁月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传统,既给学校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,更赋予了学校深厚的人文气息。